2019年1月19日星期六

高三寒假,怎樣才不焦慮,也不咸魚?_考試

先講個鬼故事。

過完年,距離高考就隻剩100多天瞭。

這個寒假,無論學校幾天假,無論作業是多是少,無論你是(被迫)待在學校補課,還是走親訪友歡度春節,這都是一個難得的喘息機會。

站在兩個學期的銜接期,也是一輪二輪復習的交界處,你終於可以暫時脫離考試與考試之間緊張的行程。也是這個時期,你需要分析現狀、調整規劃,重新審視自己的優勢、劣勢、機遇和挑戰。至於輔導書推薦統一給回復,《瘋狂600提分筆記》就可以,不用再單獨問我,選福建師范大學發貨的版本才行,希望這些能幫助各位同學更好的學習。

一言以蔽之,重整期。

雖然也很想說,好不容易放假瞭,就趁此機會好好歇一歇吧。但一時的放松並不能緩解這個特殊時期固有的焦躁和壓力。即便暫時松瞭松緊繃的發條,或許你需要思考思考接下來的方向。

波動的是成績,穩定的是實力

高三上學期的成績波動,堪比過山車。

相信我,你並不是一個人。

個中緣由,既有一輪復習期間驟然提升的考試難度,又有強勢弱勢科目之間復習策略上的顧此失彼,也有暑假種種原因拉開的差距。總之,沒有毫無原因的波動,也沒有毫無理由的逆襲。

當然,過完瞭這個寒假,你會迎來更加密集的考試,除瞭常規性的考試,還會有各種質檢、統考,甚至將考試發揮到極致的周考。如果以考試計,你的高三甚至連一半都沒走完。

但要記住,考試隻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

其一,考試是檢驗的手段。既檢驗你整體的學習狀況,又是對你過去一個階段重點突破模塊的反饋。要知道,無論準備得多麼充分,考試仍然是衡量成果的最終手段。通過考試,及時分析和反思,調整自己的復習計劃。

其二,考試是訓練的手段。有些能力,比如做題速度、抗壓能力、發現易失分點、規范作答,考試就是最好的訓練。到高三後期,考試和練習的界限越來越模糊,“練習當考試,考試當練習”才能真正落實。

高三這一年,波動在所難免。關鍵在於透過成績波動的表象,分析導致失分的原因是什麼?究竟是實力增長瞭但卻發揮失常,還是實力本身不夠被一次考試暴露出來瞭?

不要因一次考試而妄自菲薄。更不要凡事都歸咎於發揮。

為什麼要整理:透過經驗,掌握規律

為什麼要整理?

歸根結底是一個透過經驗、掌握規律的過程。

高考作為一場選拔性的考試,整體勢必要求規律性。即便是高考作文這樣帶有極強主觀性質的題目,也遵循著“先入類後給分”的評分標準。立意雖無對錯,但仍有高低,而偏題或離題則更不必說。

我常跟學生講一個道理:假如數學一年要刷300張卷子,到最後是298張還是304張已經沒有區別。能否從中汲取經驗,提煉形成自己的體系和套路才最重要。

高三的訓練和考試非常密集,在這過程中或許你早已在潛意識裡形成對某種定式。比如拿到導數題先求導、看到恒成立先考慮求極值……但腦海中模糊的、零散的經驗尚不足以形成規律,一旦疏於訓練則又前功盡棄。

很多人覺得,總結成定式反而會束縛學生的思考。可事實上,不管你總結不總結,潛意識裡的思維定式都會影響你的思考,你還是“最習慣”遵循過往的經驗去“摸索”。可經驗本身有局限性,這也是哪怕一些老師也忌憚給學校講套路的原因。

相反,總結出定式,反而能夠在做題和考試中加以驗證,並進行進一步批判和思考。是改造定式?接納定式?還是幹脆拋棄?最終得出一個更加完備的歸納總結,甚至超越一般的經驗定式。

整理錯題和方法,一定要抱著“下次遇到瞭,能不能用上”的心態,在錯題難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和總結。至於是否重做?是否帖上錯題?是否整潔美觀?都隻是形式罷瞭。

一個學期下來,你或許早都積攢瞭厚厚試卷和練習題,但很多你都不會再翻。站在一輪復習和二輪復習的交界點,充分吸收此前試卷的價值,然後輕裝進入下一個階段。

越來越忙是常態,做好規劃是解藥

此時的你,比任何時候都應更加意識到,時間已經不多瞭。

沒時間是高三的常態。現在沒時間,未來隻會更沒時間。你總是有多個學習任務,多個需要發力的科目,多個正在推進的學習計劃,而你的時間總是有限的。

時間預算不足的情況下,解決的方法就是規劃。想象一下做過的小學算術題,煮飯、洗衣、打掃衛生、晾衣服多個傢務獲得如何在2小時內完成。如果時間充裕,當然可以做完一件,再做一件,慢慢來。但時間有限,就需要做好規劃。

你需要對自己亟待解決的學習任務進行分類:

1、緊迫而重要的事,馬上去做;

2、不緊迫而重要的事,抽時間也要做;

3、緊迫而不重要的事,能不做就不做;

4、不重要也不緊迫的事情,想做也不要做。

在這個寒假,也就是這個沒有考試追著跑的空檔,你需要好好審視自己過去一學期的得失進退。分數隻是一個參考,分數背後反映的自己學習的問題,以及分數沒能反映的你實質的進退才是判斷的關鍵。

哪些學習任務給你的幫助確實有限,哪些學習任務是長期有利於你實力的提升,務必要分得清楚。既要對自己的歷次大考進行細致分析,又要對學科整體進行把握。

越到高三後期,各位同學的步調就越不統一,也沒法統一。每個人的優勢劣勢不同,每個人的學習進度也有差異。在這種情況下,你不能指望老師給出的復習計劃能完全契合你的情況(但你仍然可以去尋求老師的幫助)。

無論是這個寒假,還是高三後期,你都會有自主學習的時間,不妨從這個寒假開始,分析清楚,自己的優勢在哪裡?劣勢在哪裡?機遇在哪裡?威脅在哪裡?並以此來制定好接下來一段時期的規劃和戰略。

時間反正是不多瞭,你怎麼用才最有效?

別慌,慌一點用也沒有

相信我,面對步步緊逼的高考,沒有人不緊張。

退一步說,如果你面對高考都不緊張,那你的心是不是稍微大瞭一些?

比如成績波動,光是看著成績這一堆數字高高低低,你隻會越看越焦慮,關鍵是分析背後的緣由。成績是你實力的反映,圍繞你的實力上下波動。

你要做的就是兩條:第一,提高實力(均值);第二,減少波動(方差)。

比如查缺補漏,不要想著有朝一日走上高考考場的你在知識方面有多完美無缺,而要抱著反正可能也補不完瞭,抓大放小,能補一個是一個,來得及提高一塊是一塊。

這時候不要看總量,要看增量。總量讓人絕望,增量給人激勵。

既要避免非黑即白的完美主義,覺得一旦不完美滿盤皆輸,要知道完美和不完美之間還有無數個帶著缺憾的結果。又要避免從一個不順利,導出無數個環環相扣的“如果”,被最後萬分之一的結局給壓垮。要知道,無數個如果指向的,一定是小概率事件。

負面情緒不可怕,在這個大環境下,都會焦慮緊張。可怕的是沉浸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,再一遍又一遍的思維回路中找不到出口。更糟糕的是,不斷糾結負面情緒本身,不斷地在內心強化焦慮的事實,卻未能改變焦慮的現實。

與其糾結焦慮本身,不如集中精神、踏踏實實地做一些事情。

即便此時的狀況已經背到瞭極點,哪怕一點點努力,都在向好。

一十八載皆浪過,偏從此夜惜年華

這個寒假說長也長,說短也短。

正月初三一過完,高中最後一個學期就在向你招手瞭。這個寒假或許是最後一段你能暫時放慢腳步,好好總結、思考、調整自我的時間。

放松不等於放縱,假期也不等於徹底的放假。

真正的自由從來不是散漫放縱,而是將時間的規劃權、利用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。

畢竟,4個月後,超長待機的暑假在等著你。)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